找到相关内容14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广法寺与雍仲拉顶寺的关系

    皈依西藏达赖喇嘛、班禅喇嘛修持行善,为众生祈福,自无不可。若奔布喇嘛传习咒语,暗地诅人,本属邪术,为上天所不容。即如从前沃克什土司因有诅咒镇压僧格桑之事,屡经兵革,若非大兵救援,几至灭亡。又如索诺木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4966768.html
  • 牟钟鉴谈“读经”

    由于种种原因,中国也濒临灭亡的边缘。在这个时候,不来一次激烈的批判运动,不造成一次思想解放,中国就没有希望,青年就没有前途。  几十年的批孔废经,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成效,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。孔子的形象暗谈了...

    牟钟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666821.html
  • 评新唯识论者之思想

    ,其义可通。新论之翕,乃沉滞固闭之象,故深拒而不能受。新论之辟,乃开张扩延之象,则虚己以听,宜受而不宜施,以辟之势而行于施,耗散分化以趋灭亡而已。故新论为不可通)且翕辟异用,则心物不应俱时。翕这本题之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767233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传

    永明延寿禅师传  周勋男  一 、时空背景  永明延寿禅师(公元九0四—九七五年,下通称永明寿禅师),出生于唐末世局纷乱的时代,在他出生前三年,时局已甚败坏,朝廷内有宦官之祸、朋党之争,外有各拥重兵的藩镇,纷起干戈,以致民不聊生。唐僖宗时,黄巢等人又相继作乱,到了公元九0七年,也就是永明寿禅师四岁时,朱全忠弑哀帝而篡位,唐朝也就灭亡了。  在唐亡至宋起的五十多年之间,历经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相继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167358.html
  • 情绪管理(五)

    ”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外患,这个国家一定会弱,会因太平盛世,耽於逸乐而趋灭亡。因为失去了警戒心与危机意识,国家自然就弱了。所以说有病原体来刺激你,有时候反面是好的。我们如果不训练那一亿多个免疫细胞,有时候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267454.html
  • 韶州灵树古刹遗址考

    韶石山下。余靖生于宋真宗咸平三年(1000),距南汉灭亡的宋太祖开宝四年(971)不足三十年,他是曲江人,对家乡史实知之最详,应无疑问。  由此可证,灵树寺就在韶石地区。  灵树寺与建封寺  建封寺在...

    仇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2567684.html
  • 神通并非万能的几个故事

    十分气愤。有一次见释迦牟尼佛在鹫峰脚下,便从山上推下一块大石头,企图砸死佛陀。佛陀虽然避开了,但溅起的小石片仍刺破了释迦牟尼佛的脚趾,流出血来;还有如风寒而背痛,以释迦族遭受灭亡而头痛;临涅盘前因误食...

    子 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967741.html
  • 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——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

    进一步脱离现实而灭亡的危险,亦有著改革弊端结合现实全面复兴的新契机。  立足於危险与生机并存的现实环境,经过仔细的抉择,太虚大师提出了人生佛教的改革口号。一九一五年,太虚大师闭关於普陀山时,有《整理僧伽...

    周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267848.html
  • 萨迦班智达生平、事业简介(2)

    自任之。汉地、西夏、阻卜等,于未灭亡之前,将彼等与蒙古一样看等,但彼等不遵命令,攻灭之后,别无出路,只得归降。其后,因彼等悉故现在各处地方亦多有委任其贵人充当别乞、库吏、军官、必阇赤者。我等吐蕃部民愚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167946.html
  • “真常唯心论”与中国化佛教——论印顺法师对如来藏思想的研究与评判

    。它们融摄了一切,龙树无著他们,都被指定为秘密教的祖师。不过圆融广大,并不能拯救印度佛教;十四世纪时,前弥曼萨派的鸠摩利罗,后弥曼萨派的商羯罗等,鼓吹吠檀多哲学,而佛教也就一蹶不振,日趋灭亡。”[26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867979.html